小米汽车二季度营收206亿,单车均价超25万元。
作者 | 颐圣
编辑 | 志豪
小米汽车不打价格战,下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目标不变。
车东西8月19日消息,今天下午,小米集团发布其2025年2季度财报,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达206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6.4%,经营亏损为3亿元,相比第一季度的5亿元有一定的收窄。
▲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2季度财报
此外,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财报会上还对小米汽车的未来战略进行了进一步解读。
1、小米汽车Q2毛利率升至26.4%,单车均价超25万元,得益于高端定位与平台化带来的规模经济,并有望在稳定订单支撑下保持优势。
2、小米汽车目标在下半年实现单季度或单月盈利,但受汽车业务累计投入逾300亿元的影响,整体盈利还需时间,目前仍处于亏损的大投入阶段。
3、小米汽车坚持不打价格战,依靠高效生产与标准化平台降低成本,专注打造具竞争力的爆款产品。
4、解读了小米汽车出海的相关消息,提出在2027年进军欧洲市场是一个“从难到易”的选择。
01.
不打价格战
小米汽车品牌出海需培养品牌认知
在本季度财报会的问答环节,以卢伟冰为代表的小米管理层围绕汽车业务毛利率、盈利目标、成本结构以及海外战略等话题,做了细致的回应。
1、单车价格高及订单规模效应提升毛利率
他们首先提到,本季度电动车毛利率达到 26.4%,支撑这一数字的核心因素有两个:
一方面是小米汽车的高端化产品定位。当前小米汽车的平均单车售价(不含税约 25.3 万元,含税约 28.6 万元)已进入高端市场区间,这得益于公司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高端切入的战略。
另一方面则是小米汽车平台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小米SU7、YU7系列等车型共享同一平台,使得生产模块化、标准化程度很高,供应链得以集中,零部件采购成本下降,即便整体产能有限,单一平台规模依然庞大,从而形成了明显的成本优势。
▲小米SU7
对于毛利率的可持续性,管理层坦言,这取决于未来能否维持稳定的订单量。只要产品竞争力足够强,不需要依赖大幅促销,就有望保持良好的毛利率水平。
2、汽车业务线维持下半年单季度盈利目标不变
小米汽车维持了“下半年单季度或单月实现盈利”的目标,但具体落在三季度还是四季度尚不确定。不过截止到2025年上半年,小米在新业务(包括汽车业务)上的累计投入已超过300亿元,目前仍处于财务亏损状态,实现累计盈利仍需较长时间,这一阶段依旧是大规模投入期。
3、小米汽车专注爆款,不参与价格战
成本端的变化相对可控。得益于高效的生产和平台化开发,短期内没有看到显著的不利变量。
小米方面强调其汽车产品不会参与价格战或“内卷”,而是聚焦产品本身,打造爆款与标准化平台,通过规模经营持续降低成本。
4、海外市场拓展规划不变,2027年出海欧洲市场
小米已将2027年进入欧洲汽车市场定为目标,现阶段正处于调研和筹备阶段。目前,小米品牌在欧洲的知名度已经不低,但小米汽车的品牌认知仍需培养。
当下,小米方面对这一过程充满信心,认为可以复制中国市场从零到一的经验。
选择从全球最难的市场——欧洲市场进行切入,被视为公司一贯的“先难后易”战略延续。
02.
收入持续增长、亏损收窄
单车收入超25万
从财务数据表现来看,小米汽车及AI创新业务在2025年第二季度表现不错,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206亿元,占创新业务总收入的96.7%,较第一季度的181亿元增长25亿元,环比增幅达13.8%。
▲小米集团汽车及AI创新业务营收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及AI创新业务的经营亏损从第一季度的5亿元收窄至3亿元。
在毛利率方面,小米汽车及AI创新业务从第一季度的23.2%提升至26.4%,这一毛利率水平已超过不少头部车企。
▲小米集团汽车及AI创新业务毛利率
从2季度交付情况来看,小米汽车在2025年2季度共交付新车81302辆,单车收入约为25.3万元(基于交付量计算),相比第一季度的23.8万元环比提升6.3%。
用26.4%毛利率来计算,意味着小米汽车每辆车的毛利约为5.37万元,相比第一季度的4.21万元有所提高,这反映出小米在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
在研发开支方面,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受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推动,小米集团整体研发开支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55亿元增长41.2%至78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经营开支为59亿元。
在ESG方面,小米汽车工厂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超690万kWh的光伏发电量,减少碳排放超4160吨。
03.
结语:小米汽车业务稳步发展
整体来看,小米在电动车领域正依托高端化定位与平台化优势巩固毛利率,同时坚持长期主义,不为短期市场竞争牺牲战略节奏。
在全球化布局上,他们意在用已被验证的模式应对更大的挑战,并将品牌影响力带向海外。
小米汽车二季度营收206亿,单车均价超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