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巴比伦文明是虚构的?
作者:刘东亮
随着中国读者对西方文物的打假,国人慢慢发现,以前学到的所谓西方历史,原来绝大部分是西方人伪造的,他们伪造历史的目的就是制造“西方中心论”,进而垄断学术,说什么民主思想来源于古罗马,法律来源于古巴比伦,都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在欧洲诞生了,这种观点使他们拥有了对万事万物的解释权。一度垄断学术界几百年。但是,到了2025年,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中国广大网友出现了民智大开的局面。如许多人发现,古巴比伦似乎根本不存在,很有可能和古罗马一样是个幽灵城市。
“伪史论者”,主要基于以下观点和证据展开质疑,其核心围绕考古发现的真实性、文物保存的合理性、文明延续的逻辑性以及史料来源的可信度:
一、考古发现的动机与真实性存疑
1. 西方殖民背景下的“发明”论
伪史论者指出,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现者”是19世纪英国外交官奥斯汀·亨利·莱亚德(Austen Henry Layard)。他在1842-1845年间仅凭60英镑资助,就在短期内“发现”了亚述纳西拔二世的宫殿及雕塑,并宣称找到了巴比伦遗迹。批评者认为,这种“高效”的发掘实为配合西方殖民者“证明《圣经》中伊甸园真实性”的政治任务,本质是“用60英镑发明了古巴比伦”。
2. 遗址与文献的割裂
例如巴比伦空中花园,虽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但巴比伦本土文献从未提及这一建筑,且迄今未发现确凿遗址。伪史论者认为,其传说可能源于亚述时期的尼尼微花园,后被移植到巴比伦叙事中。
二、核心文物的物理与历史矛盾
1. 《汉谟拉比法典》的保存疑点
- 违反自然风化规律:法典石碑刻于约公元前1790年,但1901年出土时,玄武岩石碑上3500行楔形文字清晰如新,无任何风化痕迹。相比之下,中国同时期的石鼓文(约公元前8世纪)已严重风化。
- 技术可行性存疑:在缺乏铁器工具的前铁器时代(古巴比伦属青铜时代),如何雕刻出精细的“蝇头小字”?伪史论者认为这不符合当时的技术水平。
- 出土地点矛盾:法典出土于伊朗苏萨(非巴比伦本土),且由法国考古队“偶然发现”,过程缺乏独立验证。
2. 贝希斯敦铭文的内容造假
该铭文记载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的功绩,但其中提及征服埃及时描述的尼罗河三角洲地貌与地质研究冲突:公元前1400年前,尼罗河三角洲尚未形成,实为一片海峡。铭文却按现代三角洲形态绘制地图,被指内容虚构。
三、文字载体与保存条件的质疑
1. 楔形文字泥板的物理缺陷
古巴比伦文明依赖泥板文书,但伪史论者指出:
- 泥板在干燥高温的两河流域极易干裂,难以保存数千年;
- 《旧约》记载该地区曾遭大洪水侵袭(如诺亚方舟传说),若属实,埋藏泥板遇水即化为泥浆,不可能完整留存;
- 已发现的“百万块泥板”中,包括大量“学生作业”,但制作和保存如此数量的泥板需耗费巨大资源,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符。
四、文明延续性与地缘合理性的矛盾
1. 缺乏文明延续的证据
古巴比伦文明在汉谟拉比死后迅速瓦解,先后被赫梯人、波斯人征服。伪史论者强调,其文字、宗教、法律体系均未在后世文明中延续,与中华文明“外族入侵后被同化”的模式截然不同。
2. 农业基础薄弱
两河流域土壤盐碱化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突出。伪史论者质疑,在恶劣农耕环境下如何支撑起“世界最早城市与灌溉系统”的辉煌文明。
3. “无险可守”的地缘缺陷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四面开阔,无天然屏障,易遭入侵。然而西方史学描述中,巴比伦却长期保持“强盛帝国”姿态,被认为不符合地缘政治规律。
五、史料来源依赖神话与后世伪造
1. 构建于《圣经》神话框架
古巴比伦的建国叙事(如阿摩利人建立王国)直接引用《圣经·创世记》中闪米特人谱系,将神话人物(如诺亚长子闪)作为历史依据。伪史论者批评此为“神学造史”。
2.古典史料可信度低
希罗多德《历史》等文献对巴比伦的记载(如通天塔、空中花园)出现于文艺复兴后,且内容夸张(如百万人口城市)。伪史论者认为这些是近代欧洲学者为构建“西方文明源头”而托古伪作。
💎 总结
伪史论者的核心逻辑是:古巴比伦文明是19世纪西方学者为服务殖民话语与宗教目的,通过“考古发现”包装出的“神话产物”**。其质疑集中于三点:
1. 物证矛盾:文物保存状态异常,与自然规律或技术史冲突;
2. 文献脱节:关键记载依赖《圣经》或晚期文献,缺乏原生证据;
3. 文明逻辑断裂:地缘、农业、延续性均不符合“原生文明”发展规律。
这些观点虽未被主流史学接受,但反映了对西方中心主义史学的反思,也呼应了全球史观中“文明互动”与“证据批判”的学术趋势。关于古巴比伦真实性的争议,本质是历史解释权与文明话语权的较量。
如果西方伪造历史的事情被坐实,那么西方统治学术界的霸权就会随之崩塌,一切建立在伪造历史上的人文学术也都将毫无意义,是骗子的技俩。这将是划时代的文化事件,将全面颠覆了美西方在学术界一直不可一世的话语权。
(2025.7.18创作整理于春江书院)
关注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