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澳2025年最新版资料公式,警惕虚假宣传,问题反馈管理_深色版14.51.55:1962年,八大元帅齐聚广州:林总居C位,这是最全的元帅合影
1962年,八大元帅齐聚广州,林总占据C位,这是最完整的元帅合影!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张经典的历史照片,它拍摄于1962年3月,记录了八大元帅的合影。当时,所有元帅都齐聚广州,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广州会议。
所谓广州会议,实际上是指两个重要的会议。一个是由聂荣臻元帅主持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另一个是由文化部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话剧、歌剧和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广州会议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标志着党在实施知识分子政策方面的一个关键时刻。3月2日,周恩来总理在羊城宾馆发表了《论知识分子的报告》。总理回京后,陈毅元帅于3月5日至6日先后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对知识分子进行“脱帽加冕”。聂荣臻元帅曾回忆说,这两次会议极大地激发了全国知识分子的建设热情,堪称中国科学的“春天”到来。正如他所说:“如果没有那几年实实在在的努力,‘两弹’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地上天。”
在会议期间,许多开国将帅都参与了此次活动,而在这张珍贵的照片中,八位开国元帅和当时广东的领导人陶铸以及罗瑞卿大将共同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极为珍贵,因为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十大元帅曾多次合影,但汇集了所有元帅的大合影至今依然没有见过。而这张照片中,足足有八位元帅登场,可以说是最全的一张元帅合影。
虽然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朱德元帅与彭德怀元帅都不在这张照片中,原因也各自不同。朱德元帅年事已高,建国后相对低调,除非是重大事件,否则极少公开露面;而彭德怀元帅自1959年庐山会议遭遇批判后,也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因此,这张合影中出现的是除了朱德与彭德怀之外的其他所有元帅,巧合的是,这些元帅的出现顺序正是十大元帅中的第三至第十位。
照片的焦点落在林彪元帅身上,他站在C位,位于照片的中央。林总身穿一套浅色中山装,头戴一顶与衣服颜色相配的帽子,在场的所有人中,只有他戴着帽子。林彪身体一直不好,怕光、怕风、怕冷,帽子或许是为了避免这些不适。照片中的他神情凝重,面无笑容,带着一种略显忧郁的气质,面色苍白,看上去异常瘦弱,这更突显了他深沉内敛的气质。
那么,为什么林彪元帅能在这张合影中占据如此显赫的位置呢?有人可能会认为,林彪位列第三,且朱德和彭德怀缺席,因此他自然而然成为最显眼的那一位。然而,这个解释虽然有道理,但并不是全部原因。实际上,林彪能站在中央,主要是因为他的职务。在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接替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而且,早在1958年,他就已成为政治局常委及中央副主席。可以说,在所有人的职务中,林彪是当时最具权威的人物,他也是照片中唯一的一位正国级领导人。而叶剑英和陶铸在当时还未达到这一级别。因此,林彪自然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
在林彪的左右,分别是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等四位元帅,他们在十大元帅中排名次于林彪,但整体排名略靠前。至于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之所以站在后排,则是因为他们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相对较低。
刘伯承元帅,曾是“刘邓大军”的灵魂人物,军事造诣深厚,战术变化无常,被誉为“当代孙武”。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转向军事教育领域,奠定了我国军事教育的基础,尤其是在南京军事学院的创办过程中,刘伯承展现了卓越的贡献。
贺龙元帅则以其传奇色彩著称,曾从无到有建立红二军团,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也在解放战争中担任关键角色。建国后,他成为国家体委主任,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毅元帅,拥有诗人般的浪漫气质,却也具有革命者的坚韧与坚定。他在新四军和华野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后来的外交贡献,使他成为新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罗荣桓元帅是著名的政治工作元帅,他在三湾和古田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军区,并与林彪元帅一起,迅速壮大了东野的力量。可惜的是,罗荣桓英年早逝,毛主席为他悲痛万分,特地写诗悼念。
徐向前元帅低调务实,成为北方战场的传奇人物。在解放战争中,他率领部队解放山西,展现了超凡的军事才能。晚年,他接替叶剑英出任国防部长,仍然充满活力。
聂荣臻元帅,红军时期与林彪并肩作战,抗日战争中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国后他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国防事业贡献巨大,是“两弹一星”成功的重要推手。
叶剑英元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不仅在军事上做出巨大贡献,在政治上也多次在关键时刻改变历史走向。在粉碎“四人帮”中,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这张珍贵的合影中,共有十位人物,朱德和彭德怀未能出席,但其他两位重要人物也在其中。
站在徐向前与叶剑英之间的陶铸,尽管如今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不太熟悉,但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作为中南局的第一书记,陶铸与林彪有过深厚的合作,曾长期担任广东地区的领导人,虽然他未获得元帅衔位,但无疑是当时的重要人物。
另一位出现在照片中的人物是站在陈毅元帅身后的罗瑞卿大将,他曾在解放战争中指挥“杨罗耿兵团”,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公安部部长等重要职务。因其身材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他为“罗长子”,与他之间有着深厚的信任关系。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