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642期:第09版
首版
特朗普下令泽连斯基让乌克兰军队发动进攻,目标直指俄罗斯本土 - (07/20搜狐发布)
2025年7月,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战场局势陷入僵持之际,一则来自美乌高层通话的爆料引发国际舆论震动。据英国媒体披露,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7月4日的通话中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关键问题:“乌军能否攻击莫斯科或圣彼得堡?”这一对话迅速成为全球焦点,不仅揭示了美国对乌战略的微妙转向,更直接触发了泽连斯基政府加速打击俄罗斯本土的军事决策。
特朗普的“进攻论”与战略意图
自2024年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始终充满争议。他一方面主张“以实力促和谈”,另一方面又频频向乌克兰传递强硬信号。7月4日的通话中,特朗普直言:“乌克兰无法通过单纯的防守改变战局进程。”这一论断被解读为对乌军当前战略的否定,同时也隐含着对进攻性行动的鼓励1。
事实上,特朗普的“进攻论”并非一时兴起。早在5月,他便向俄罗斯发出“50天最后通牒”,要求俄方在限期内让步,否则将面临更严厉的制裁和军事压力。然而,俄军在前线的持续攻势让这一威胁显得苍白。为挽回政治颜面,特朗普亟需乌克兰在战场上取得突破。而攻击俄罗斯本土大城市——尤其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不仅能制造俄国内部恐慌,还可能动摇普京政府的民意基础,这正是特朗普战略的核心目标。
泽连斯基的困境与抉择
对泽连斯基而言,特朗普的提议既是机遇,也是风险。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虽多次利用无人机袭击俄边境地区,但受限于武器射程和数量,始终未能对俄核心城市构成实质威胁。此次通话中,泽连斯基明确回应:“除非获得远程打击武器,否则难以实现目标。”这一表态既是对美方援助的试探,也暴露了乌克兰的军事短板。
尽管乌军过去三年持续攻击俄本土,但其目标多集中于军事设施和后勤节点。特朗普的提议显然更具挑衅性——将战火引向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通过制造社会恐慌施压普京。这种策略的转变,意味着冲突可能从“有限战争”升级为“全面对抗”。然而,泽连斯基已无退路:持续三年的消耗战几乎掏空乌克兰国力,西方军援的迟缓更让乌军陷入“弹药荒”。若不能通过打击俄本土扭转颓势,乌克兰的防线恐将崩溃。
从命令到行动:乌军的战术升级
7月13日,泽连斯基紧急召集军方高层会议,宣布“尽一切努力将战争转移到俄罗斯领土”。次日,乌克兰国防快车网站披露,乌军已开始筹备针对俄本土的远程打击计划,重点讨论如何利用新型无人机和潜在的外援武器系统。这一决策标志着乌军战术的重大调整——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
分析人士指出,乌军的行动可能沿两条路径展开:
扩大无人机袭击范围:过去一年,乌军已多次使用改装无人机袭击莫斯科的政府建筑和能源设施。未来,这类攻击的频率和强度或进一步提升,目标可能扩展至交通枢纽和工业基地。
试探西方远程武器:尽管美国尚未公开承诺提供远程导弹,但乌方正积极游说北约国家解锁武器限制。若获得如“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等装备,乌军将具备打击圣彼得堡等城市的能力。
俄罗斯的反制与国际社会的担忧
面对乌军的潜在威胁,俄罗斯的反应异常强硬。7月18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警告,任何针对俄本土的袭击都将被视为“核挑衅”,俄军将保留“使用一切手段反击的权利”。与此同时,俄军加强了对乌东前线的攻势,试图以战场压力牵制乌军资源。
国际社会对局势升级的担忧持续发酵。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呼吁“避免攻击民用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警告“冲突外溢风险正在加剧”。然而,美国的立场依然暧昧:白宫虽否认“鼓励乌克兰进攻”,却未明确反对泽连斯基的决策。这种“战略性模糊”进一步削弱了和谈的可能性。
冲突走向:博弈与不确定性
特朗普的“进攻论”背后,是美俄地缘博弈的缩影。通过推动乌克兰打击俄本土,美国既能测试俄方底线,又能消耗俄罗斯国力,同时为2026年中期选举积累政治资本。对泽连斯基而言,这是一场生死豪赌——若成功迫使俄方和谈,乌克兰或能赢得喘息之机;若失败,则可能招致俄军的毁灭性报复。
然而,战争的逻辑往往超出政治算计。俄乌双方均面临内部压力:普京需平衡“特别军事行动”与国内稳定,泽连斯基则要应对民众的厌战情绪。而美国对乌军援的可持续性亦存疑——随着中东和亚太局势升温,西方对乌克兰的关注度正在下降。
结语
“打击俄罗斯本土”的命令,既是乌克兰绝境求生的无奈之举,也是大国博弈的险棋。这场以城市为目标的“远程战争”,或将重新定义现代冲突的形态。无论结果如何,平民的苦难与地区的动荡,已然成为这场博弈中最沉重的注脚。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社会新闻"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