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透露,沉寂多年的俄罗斯“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计划在今年8月至9月出海测试。
报道提到,这艘巨舰目前正在北方造船厂进行出海前的最后准备,检查所有系统、部件和设备,确保一切就绪。接下来,它将进入海试阶段,检验远程导弹系统、防空系统、航空设备、救援设备以及所有舰载武器。只有通过这些测试,它才能重新披上国旗,正式回归俄罗斯海军战斗序列。
作为一艘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属于苏联在冷战时期打造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原名“加里宁”号,1988年服役,满载排水量高达2.6万吨,是当今除航母外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
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对抗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该舰装备了几乎所有海上作战武器系统,导弹总数达到了156枚,包括20枚P-700“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96枚S-300F远程防空导弹、40枚黄蜂-M近程防空导弹,以及反潜鱼雷、火箭和3架卡-27直升机。火力之猛,堪称“武库舰”,西方甚至将其归类为“战列巡洋舰”。
动力方面,它采用核动力结合蒸汽锅炉,航速可达32节,续航力几乎无限,理论上能全球部署。这样的吨位、火力和续航力,在冷战时期绝对是震慑四方的存在。
然而,就是这么一艘钢铁巨兽,为何会被封存长达十多年呢?这其实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萎靡不振的经济有关。
1997年,“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因反应堆故障退役,过了两年,也就是1999年才开始重新维修,但直到2013年才真正启动现代化改造。
根据俄媒透露,原本俄罗斯计划投入500亿卢布(约合当时8.5亿美元)启动现代化改造,拆除了除舰体和核动力装置外的几乎所有设备,换装了新型雷达、电子系统和武器。
但改造进度一拖再拖,原计划3年完成的工程一拖再拖,最终耗时12年,耗资飙升至2000亿卢布(约合20亿美元),至今才开始传出要海试的消息。这背后,反映的是俄罗斯造船工业的衰退和海军经费的捉襟见肘。
要知道,20多年前,“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性能可是让中国海军都羡慕不已。那时候,中国海军的主力还是“现代”级驱逐舰和少量052型驱逐舰,排水量不过五六千吨,火力和雷达水平都远不如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的2.6万吨排水量、核动力系统和156枚导弹的火力配置,放在当时绝对是钢铁巨兽的存在。尤其是P-700“花岗岩”导弹,射程远、威力大,单枚就能重创航母,这对当时缺乏远洋作战能力的中国海军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杀手锏”。
此外,基洛夫级搭载的S-300F防空系统和多层次反潜体系,在当时也是顶尖水平。更别提核动力带来的无限续航力,简直是远洋作战的理想平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考虑引进未完工的“乌克兰”号光荣级巡洋舰,但因成本和技术限制放弃,可见基洛夫级这种更高级别的巨舰对中国海军的吸引力有多大。
然而,时间来到现在,中国海军早已今非昔比。055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约1.2万吨,代表了中国海军的最新成就。与“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相比,055在多个关键领域优势极大。
首先是隐身性能。055采用流线型舰体和隐身涂层,雷达反射面积远小于基洛夫级,而“纳希莫夫”号的庞大舰体和老式设计在现代雷达下如同移动的靶子。
其次是雷达和电子系统。055装备的新型四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和综合射频系统,探测距离超400公里,多目标跟踪能力强,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能力远超“纳希莫夫”号的雷达。后者虽然升级了电子系统,但仍基于冷战时期的框架,难以与055的现代化水平抗衡。
火力方面,“纳希莫夫”号新升级换装了80单元3S14垂发系统,能够支持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口径巡航导弹和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这个火力还是比较猛的,但是3S14垂发不支持防空导弹,所以该舰还需要再装一套支持防空导弹的堡垒垂发。
而055则不需要,它的112单元垂发是冷热共架通用垂发,支持海红旗-9B防空导弹、鹰击-18A反舰导弹、巡航导弹、“鱼-8”反潜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不需要额外再加垂发,就可支持所有种类的导弹,简洁可靠。
另外,防空能力上,055的海红旗-9B和HQ-10近防系统,配合有源相控阵雷达,能有效应对多目标饱和攻击,而“纳希莫夫”号新升级的9M96系列防空导弹和“铠甲-M”近防系统虽然不弱,但受限于老旧火控系统,多目标交战能力逊色不少。
更重要的是,055的综合信息化水平远超“纳希莫夫”号。055的作战指挥系统高度集成,能与舰队其他单位实现实时数据共享,适应现代网络化作战。而“纳希莫夫”号的电子系统升级虽有进步,但仍受限于冷战时期的分散式设计,信息化程度远不如055。
回想当年,中国海军对“纳希莫夫”号的羡慕,更多是对大国海军力量的向往。那时的中国海军,缺技术、缺经验,只能仰望苏联的巨舰。而如今,055型驱逐舰的出现,不仅让中国海军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飞跃,也让“纳希莫夫”号这样的老舰彻底失去了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