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美国大学本应迎来新一届来自全球的留学生。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打击下,原本奔赴美国的留学潮正被急刹车。一边是签证冻结与限制性法令层出不穷,另一边是对学生社交媒体和政治立场的前所未有审查,数以万计的国际学生正面临“入境难、学业危、被驱逐”的三重困境。美国高等教育赖以维系的国际生源,正流向他方。
在过去几个月,美国国务院多次中断学生签证发放。5月27日至6月18日,原本是签证高峰期,却突然全面叫停新签证预约,理由是“加强审查”。6月底虽重新开放,但申请流程大幅收紧:
社交媒体需公开;
签证官可因“态度不友好”拒签;
各国申请人出现大面积行政审查(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或结果迟迟未决。
来自NAFSA的分析指出,若签证问题持续,到2025年秋季,美国高校的新生国际生源可能骤减30%-40%,即损失约15万人。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是国际学生比例最高的大学之一,但今年秋天他们的人数将下降。
在中国和印度,赴美签证预约几近瘫痪。伊朗、阿富汗等国则直接被旅行禁令阻断,许多获全奖录取的学生被迫放弃美国梦。甚至有高校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今年秋季的国际生新生人数减少了约500人。
不仅是“进不来”,即便已在美学习的国际生,也难逃被遣返的风险。据美国国务院确认,2025年以来已有超6000份F-1学生签证被吊销:
约4000份因“违法行为”,其中包括指控“支持恐怖主义”;
200至300份直接因“涉嫌恐怖活动”而被终止;
多起案例显示,学生因发表涉巴以冲突或批评美国政策的言论而被调查、拘留,甚至驱逐。
如塔夫茨大学的博士生Rümeysa Öztürk,仅因参与撰写一篇支持巴勒斯坦学生立场的校园社论,被国土安全部以“支持哈马斯”为由拘捕。尽管法院后来认定无证据,她仍经历长时间的拘留、媒体曝光与法律程序。
类似案例引发广泛批评。哥大Knight第一修正案研究所执行主任Jameel Jaffer指出:“这种做法更像是专制国家的行径。”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也发声明称,特朗普政府正将签证政策变成“意识形态审查”的工具。
特朗普曾多次公开表示“欢迎优秀留学生”,但他也明确强调希望留下的都是“爱美国的人”:
“很多美国人考不上哈佛,因为外国学生占了名额。但我想确保这些外国人是真正爱我们国家的人。”
在此逻辑下,留学生不再只是“求知者”,而必须成为“政治合格者”。批评政府、参与校园示威、甚至转发特定观点,都会成为风险因素。
国务卿马可·鲁比奥更在一次讲话中表示:
“你们获得学生签证是为了学习,而不是成为撕裂校园的激进分子。”
与此同时,特朗普于6月签署新总统令,对19个国家公民(包括伊朗、阿富汗、海地、古巴等)实施全或部分入境限制,理由为“国家安全”。
虽然并未明言针对学生,但现实是:大量申请者因此受阻。伊朗留学生Noushin就是其中之一,她自2024年9月起等待签证,目前仍未获批。她感慨:“我被惩罚的,不是我的行为,而是别人对我立场的想象。”
美国大学向来依赖国际学生提供的高额学费,以弥补本土学生财政援助缺口。更重要的是,这批学生代表着世界范围内最顶尖的人才群体。康奈尔大学副教务长Wendy Wolford直言:
“他们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眼看局势恶化,部分高校尝试设法缓解,如让学生在香港、首尔等海外校区远程入学,但成效甚微。Wolford坦言:“学生们要么在赌签证能过,要么干脆转投欧洲和亚洲大学。”
《纽约时报》指出,越来越多亚洲和欧洲国家,正在接住从美国“流出”的国际人才。比起不确定的签证、政治风险和意识形态审查,许多学生选择更稳定的求学路径。
2025 年 5 月 10 日,通过摄像机看到的 Rümeysa Öztürk 在从联邦拘留中获释后抵达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洛根机场后接受媒体采访。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该机构已在 2025 年终止了 6,000 多个学生签证。
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学生的系统性收紧,正在改变全球高等教育的流向。曾经“只要录取就能入境”的美式留学逻辑已然崩塌。未来,在美国高校是否还能看到多元、开放、国际化的课堂景象,取决于留学生还愿不愿为“世界第一的教育”承担沉重代价。
参考资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5/08/20/us/trump-visa-vetting-international-students.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长沙市金融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特朗普新政,如何把留学生“赶出”美国 - (08/21微博发布)》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