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的烟火巷陌间,总有一缕酸甜交织的香气萦绕不散,那是刻在福州人DNA里的味觉密码——荔枝肉。这道诞生于闽江畔的传统闽菜,以“形似荔枝、酸甜酥香”的独特魅力,成为福州饮食文化的味觉地标。荔枝肉的精髓,在于“形神兼备”的匠心。精选猪里脊肉或梅花肉,切成荔枝大小的块状,表面剞出十字花刀,经油炸后肉块自然卷曲,褶皱如荔枝外壳,再佐以红糟调色,金黄中透着嫣红,堪称“可食的艺术品”。而酸甜酱汁的调配更是灵魂所在:糖、醋、番茄酱按黄金比例熬煮,酸香中透出果香,既中和了猪肉的油腻,又让每一口都层次分明——外皮酥脆如薄纸,内里肉质鲜嫩多汁,荸荠丁的脆爽与酱汁的绵密在舌尖碰撞,酸甜咸鲜四味交融。这道菜的起源,藏着福州人的生活智慧。相传清代福州厨师为迎合文人宴客需求,以荔枝为灵感创制此菜,既暗合“利枝”的吉祥寓意,又以酸甜调和闽地湿热气候带来的食欲不振。如今,荔枝肉早已从官府宴席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福州人宴客的“门面担当”。无论是婚宴寿宴,还是家常便饭,一盘荔枝肉配一碗锅边糊或白米饭,便是福州人最熨帖的幸福。在华威西营里农产品交易中心,每日清晨的猪肉摊前,师傅们手持尖刀,在肉块上雕琢出细密的十字纹路,这是荔枝肉“形似荔枝”的第一步。而当这道菜被端上餐桌,金黄酥脆的外皮下,包裹的不仅是鲜嫩的肉质,更是福州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