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头号天书,终于等到中文译本                 - (08/21搜狐发布)

文学史上头号天书,终于等到中文译本 - (08/21搜狐发布)

探访 2025-08-21 15:30:35 金融股权投资 83 次浏览 60个评论
倘若要评选世界上最难读、最难解、最难译的文学著作,以不带标点的意识流叙事著称的《喧哗与骚动》,七卷本意识流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碎片叙事融入大量哲学思辨的《没有个性的人》,以及意识流开山之巨著《尤利西斯》等,或许都有资格争上一争。 但,要是那本“天书”登场,这些所谓晦涩难懂、挑战读者的神作,恐怕都要躬身行礼,将“最难”的桂冠拱手相让——它就是《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乔伊斯用17年写就的,“可以让评论家忙上300年”的《芬尼根的守灵夜》。 如今,这部发表于1939年的“天书”,等了86年,终于迎来全球首个中文全译注解本。戴从容教授呕心沥血18年,完成的这项世纪翻译工程,给了所有中文读者一把窥探“天书”面纱的黄金钥匙。 壹 这本天书在讲什么?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假设存在一个无所不知且能精准调动知识绝不胡编乱造的“文学AI”。 首先,在AI对话框里,输入个人信息: 我叫詹姆斯·乔伊斯,生于1882年,爱尔兰作家,一生颠沛流离,辗转欧洲各地,靠教学和写作维生,曾发表短篇集《都柏林人》,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 然后将你的这些作品及其他手稿、笔记、诗作全部投喂给AI,让它深刻理解你及你的写作。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接着,输入目标: 我要以小说的形式,写下人类的灵魂史。我要模拟造物主,进行一场文学的“创世”,即神如何创造世界,我便如何创作一部作品,二者之间的复杂性、神秘性与那种既要宏大到开天辟地、制造星体,又要细微到一株草木、一杯啤酒的能量,完全相等。 AI回复: 写作即是创世,乔伊斯你的想法可谓惊世骇俗。但这个目标过于笼统和模糊,请你补充一些你对于这部作品的主题设想和大体设计。 乔伊斯苦思良久,继续输入: 我是爱尔兰人,所以我的作品要以爱尔兰文化、历史、宗教、世俗为依托。 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 首先,我想到的是一首爱尔兰民谣《守灵夜》。这个民谣讲的是泥瓦匠芬尼根醉酒从墙上坠落而亡,又在自己的守灵夜上,因威士忌溅到嘴里而复活。 芬尼根的坠落到复活,可以用来隐喻人类的堕落、审判乃至复活。这是第一点。 我还想到爱尔兰的史诗传奇,比如《芬尼亚传奇》。 它的主角是一名叫芬·麦克尔的巨人英雄,芬尼亚骑士团的领袖。他如何学习,获得智慧,成为领袖,抵御外敌、异界冒险的故事,是我想借用的素材。同时,芬尼亚又关联着19世纪爱尔兰争取独立的芬尼亚兄弟会等。这个史诗既有历史、神话,又链接政治、现实,用它来作我的主题,再好不过。 不止如此,爱尔兰史诗系列中的其他神话、诸王体系等,都要熔炼进我的小说。 乔伊斯自传性长篇小说 还有,我的学业、志向与思考,与宗教息息相关,所以宗教不可或缺。 关于爱尔兰的宗教历史及圣人先知,关于宗教经典无论是希伯来语还是爱尔兰文学作品《忏悔书》等,都要完美地嵌入其中,小到人物名字、典型情节,大到作品主题和思想。 此外,我还想到一些材料,比如中世纪骑士传奇特里斯丹和伊瑟的故事。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是从几个原型故事中派生演变出来的。这个骑士故事就是我认为的原型故事,它可以简化为青年男性为了一名女性,而与老年男性相争。它涵盖了情欲与年龄的小说母题。 年轻的乔伊斯 等等,还有,宗教典籍里雅各与以扫兄弟,或因权力或因女子相争的故事,包含有背叛、欺骗、家庭等主题,亦是我所需要的。 最后,乔伊斯想了想,继续输入: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新科学》的人类历史哲学、弗洛伊德、拿破仑战争、《伊索寓言》、威尔斯《世界简史》、都柏林市井生活、无穷无尽的情欲方式等,几乎汇集了人类百科全书的所有题目。 AI意识到,乔伊斯要用文学重新创世的野心,不是说笑,他是来真的。于是它持续运行,昼夜不息,在人类知识的庞大迷宫里逡巡17年,写了又改,字斟句酌,终于,《芬尼根的守灵夜》诞生了。 贰 AI的任务还未结束。 理解了“用户”乔伊斯的崇高目标、作品的宏大主旨及相关主题后,AI必须解决一个致命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语言,能够承担文学创世的重任? 换言之,造物主创造宇宙,宣称“要有光”时,用的是什么语言? 乔伊斯所用的英语?书写宗教典籍的希伯来语?罗马帝国的拉丁语?或是某些地区民族语言、来自东方的汉语、1887年新创的世界语? AI深知这些语言是必需的,但还不够,不够繁杂、多元、深远,难以实现乔伊斯要求的基于整个人类历史的“宇宙性”。 乔伊斯 思来想去,AI明白了,既是旷古绝今的作品,就必须匹配旷古绝今的语言,即亘古未有、未来亦无的新语言。它要自创词语。 这些自造词的词源,关联着近60种语言,英法德俄日等常见语言就不说了,那些我们闻所未闻的沃拉卜克语、列托——罗曼斯语、奥斯加克语等,都是AI构建语言迷宫的养料,而且,书中哪怕是最普通的词语,都可能包含不止一个意思。 为了便于理解,AI提供了一个范例: 这是《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著名开篇。 河流指的是爱尔兰的利菲河,它与霍斯堡是都柏林地标景观。这段看似是风景描写,实则是一座饱含本书全部要旨的语言迷宫。 “夏娃与亚当”本是利菲河岸的著名教堂,但AI故意忽略了“教堂”(英文)一词,使得这句风景描写又暗含了西方历史上的人类始祖形象,同时,亚当夏娃被贬出伊甸园,这种坠落,或堕落,又契合了《守灵夜》民谣的题旨。 “宽敞的”一词,英文是commodious,AI故意抽走一个字母,变成commodius,暗示这个新词是不确定的,它可以指向宽敞,也可以暗示古罗马暴君康茂德(Commodus),而古罗马又与爱尔兰宗教史瓜葛颇深。 英文版 “宽敞的”后面的“vicus”本不存在,但可以联想到堕落(vice)、都柏林的一条街道“维柯路”,还可依据拉丁文释为“街道、村庄”,以及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拉丁语名字Vicus,特别是这个词与后面的“循环”结合起来,“循环大道”便暗合了维柯《新科学》所提出的人类历史循环说,这个学说,恰好是本书四个部分的题旨: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以及回归(复活)。 还有,“霍斯堡和郊外”的首字母缩写为HCE,而这正是书中男性主人公各类变体角色的首字母;而利菲河又是主人公HCE的妻子ALP的中间名。 总结来看,小小一段便涵盖了:人类历史、始祖、宗教,作品的结构及其思想支撑、时间和空间的循环、男女主人公及其对应的爱尔兰山水…… 电影版海报 乔伊斯对这个范例深表赞许:对,这就是我要的语言,请按照这个路径,书写六万个词语。 其中某些词语,乔伊斯还会提出特别要求,比如“雷击声”,他要求AI用100个字母,结合希腊语、瑞典语、丹麦语等十几种语言的“雷”,以及德语的“倾泻”,盖尔语的“噼啪”,印度教天空、雨水之神的名字等,创造出乔伊斯的专属“雷声”,它也可指示芬尼根坠落的声音,以及契合维柯提出的人类文明起于人类对打雷的恐惧。 图为戴从容对这个词语的翻译 这段话及这个词,只是本书的万分之一。一部全是由这样多义的、双关的,充满暗示、变形、隐喻的语言,所构建的天书,说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难”,实在是理所应当。 在《芬尼根的守灵夜》出版后的两年,乔伊斯与此AI同时辞世。因为这个世所罕见的“文学AI”,正是乔伊斯本人。 叁 “天书”下凡,殊为不易。 本书意大利语版翻译耗费10年,德语版花费19年,法语版长达44年,波兰语版更夸张,花了50多年。而日语版,先后有三个翻译家接手,第一个失踪,第二个发疯,直到第三个才终于完成这项挑战。 中文版翻译也是相当漫长而坎坷的。 与萧乾合译过乔伊斯另一部名作《尤利西斯》的文洁若,曾试着翻译这本天书,“但翻了一页就放下了,实在太难,有些儿犯怵。” 萧乾、文洁若译本 文洁若尚且如此,一般译者根本不敢挑战。但如此“天书”,中文版不会永远缺席。 有一天,一个硕士生翻开了原文,读了3页就读不下去了。她感叹,一页纸近乎七八成词语不认识,半数词语需要逐一破译,“这部作品没人会去读的。” 读博后,通过乔伊斯的其他作品,她意识到了乔伊斯的伟大,断定《芬尼根的守灵夜》“不可能是轻狂之作”,她必须解决一个作为乔伊斯读者的困惑:知道它伟大,但是不知道伟大在哪里。 之后两年,她陷入到与此书相关的研究中,阅读了大量著作,对此书的了解和认识,几乎是国内之最。后来,资深出版人倪为国力邀她翻译此书。她犹豫纠结数月,最终答应了。 为了翻译此书,她找来几乎所有的外文资料,浸淫其中。有一段时间,每天翻译时长高达十四、五个小时。即便以这种精力投入其中,翻译速度也仅仅是三天翻一页。 “没有同道可以交流,没有其他中译本可以参照,就好像一头骆驼在沙漠中孤独前进。”这是她的绝望,更是她的征程。 八年后,她译完第一卷,国内外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这一翻译盛事。又十年后,她译出全书,三卷本,2239页,单是文本注释,便有41856条,既是小说,又不拒绝任何多义性的展示,同时还是一部汇集国内外八十多年研究成果的“乔学百科全书”。 她叫戴从容。 至于这本几乎谈不上什么故事,而过分佶屈聱牙、充满谜语的“天书”到底伟大在哪里? 戴从容写了多部如《自由之书:解读》等著作,专门阐释她的翻译和这本书的价值。 她认为,乔伊斯要的是让艺术成为现实之外的灵魂的王国,“艺术家通过这个王国获得自由,颠覆一切束缚人的规范,自由地创造、自由地展现自我。”而《芬尼根的守灵夜》则将这种自由,推及到了艺术的语言物质领域,推到了人类所力所能及的某种极致。 至于本书对于文学、后现代理论、符号学、解释学、语言学、哲学、现象学、精神分析学等等诸多层面的影响,就无需赘言了。 诚然,它的难度高得令人费解,连乔伊斯的妻子、弟弟,热力追捧他的文学家庞德、赞助人韦弗女士等,都不能理解这本书,但这本书的存在,绝不是傲慢地想要征服人类,而是在等待有缘之士去征服它。 就像珠穆朗玛峰,它就矗立在那里,你攀登与否,都不影响它的存在和高度;但倘若有人以大毅力登顶,那他所见之风景,必然是只有他才能体会到的。 如今,中译本的横空出世,终于让中文读者有了眺望高峰甚至“攀登”的可能。 幸甚幸甚。

转载请注明来自长沙市金融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文学史上头号天书,终于等到中文译本 - (08/21搜狐发布)》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